栏目名称

抗美援朝英名扬

发布时间:2024/6/24 下午8:44:12 发布者:档案馆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将战火引燃到鸭绿江边。为捍卫中华民族国家领土安全,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英雄儿女奋勇出征   10月,英山1000多名英雄儿女,披上戎装,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从革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英山籍志愿军将领,相继率领部队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在冰天雪地与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展开生死搏斗。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第39军117师政委李少元率部第一批入朝,首战云山,开中国军队与美军交战纪录,一举打垮号称王牌,160年没吃过败仗的美军骑兵第一师,赢得抗美援朝开门红;紧接着重创从澳大利亚打到日本东京,最先登陆朝鲜,头顶“电气草莓”“热带闪电”“古芝警卫队”三顶荣冠的美军二十五师,收复平壤;第三次战役,117师与朝鲜人民军联手,突破“联合国军”三八线防御阵地,夺取汉城,迫敌退至三七线南北地区,117师受到志愿军司令部、志愿军政治部的通令表扬;横城围歼战,李少元率先头部队,冒着零下20多度的寒冷天气,迂回穿插,截断敌军退路,消灭“联合国军”850余人,俘敌2500人(其中包括800名美军),缴获汽车、坦克等将近200辆,各种火炮100多门。


图片

(云山战役作战图)

与李少元同时入朝的还有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7师第11团政治委员熊超。11团参加粉碎敌“秋季攻势”、反细菌战、上甘岭战役和夏季战役。在两年多的战斗中大量杀伤敌有生力量,击毁敌炮325门,击毁敌坦克、装甲车243辆,击落击伤敌机132架,击毁缴获敌汽车378台。炮兵11团荣立集体三等功,熊超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三级国旗勋章。


1952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第24军70师参谋长袁捷率部入朝,在指挥五圣山守备战和上甘岭夏季反击战中,袁捷适时组织小部队出击,推广冷枪冷炮歼敌战术,改善坑道和阵地管理,发挥坦克和炮兵的最大效能。袁捷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9月,第九兵团第23军69师副师长卫去非率部入朝,在元山西南地区,担负朝鲜东海岸防御任务;1953年,69师担负正面战场驿谷川南北两岸防御任务,参加春反登陆作战,夏季反击战。两个半月的夏季反击战中,志愿军和人民军共进行139次战斗,毙伤俘“联合国军”12.3万余人,扩展阵地240平方千米,促进朝鲜停战的实现。朝鲜停战后,23军参加维护朝鲜停战协定斗争和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工作。


年底,第九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傅奎清随兵团慰问组入朝慰问前线官兵,在兵团机关驻地紫霞洞附近遇美军飞机轰炸,飞溅的弹片击中傅奎清头部,经战地急救脱险。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山儿女有55人将宝贵的生命埋在三千里半岛。(名单详见抗美援朝英山烈士英名录)


老区人民坚强后盾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党的领导下,英山广泛开展支援抗美援朝运动。


1950年10月,英山县成立抗美援朝分会,在全县开展大规模的“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宣传教育,动员全县人民增产节约,捐献“飞机、大炮”,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展声势浩大的和平签名和集会游行活动。


1951年4月,英山县第五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决议,同意全县各团体代表关于慰问人民志愿军伤病员的提案,并委托此届常委会负责执行。1954年1月,英山赴朝慰问团入朝慰问。


图片


1951年6月,各区、乡成立抗美援朝拥军优属委员会,组织代工组3216个,1.02万名组员为1050户志愿军烈、军属代耕,用工51.3万个;帮助烈军属修缮、新建房屋2000多间;为烈、军属无偿治病800余人次;对生活困难的烈军属,政府分别给予短期或临时性补助。


各界人民代表纷纷发出“完成一架‘英山号’战斗机”的号召,全县人民积极响应。到1951年8月底,全县捐款6.1万元,其中职工捐款1.147万元,妇女捐款0.92万元。杏林春私营业主陈石三积极组织商界开展捐献活动,带头捐献100万元(旧币),以及部分金银、玉器。


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充分激发英山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劳动热情,形成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动力。


图片

(2021年8月1日抗美援朝老兵座谈会)

让我们铭记革命先烈的牺牲与奉献,赓续在血与火中淬炼升华的精神,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进!


本文资料来源于英山县档案馆馆藏资料,英山县史志研究中心整理。

办公室电话:0713-7013517 档案查阅咨询电话:0713-555555

Copyright © 2024 英山县档案馆 版权所有  地址:英山县花乡大道    鄂ICP备2024064125号-1